近日,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發布了2022年度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焦向東教授、朱加雷教授組織申報的1項成果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機械工程學院能源工程先進連接技術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團隊的成果“復雜環境水下結構物在線修復技術及應用”,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榮獲科技進步一等獎,朱加雷教授、焦向東教授分別排名第一、第二位。
該項目針對海底油氣管線、核電站水池、海軍艦船等關鍵裝備水下構件的腐蝕、泄漏和結構損傷等修復需求,以國家“十五”863計劃“渤海大油田勘探開發關鍵技術”重大專項“水下干式管道維修系統”課題研究為開端,歷經20余年的持續堅持與努力,得到了包括國家863重大項目、國防科工委重大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近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軍科委預研、海軍預研和多個中核集團研發課題在內的數十項項目資助。開發了高壓干法、局部干法和濕法水下焊接維修工藝,研制了水下干式高氣壓焊接實驗艙、海底管道干式高壓焊接維修機器人、核電站檢修水下局部干法激光焊接修復系統、基于ROV(無人遙控潛水器)作業平臺的水下結構物濕式維修作業成套裝備,在海洋深水領域和核電領域獲得了工程應用,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對于保證相關海洋工程裝備和核電站的長期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獲獎,是機械工程學院能源工程先進連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水下焊接團隊繼2009年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09年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2011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等近10項獎項后,在水下修復對象、水下維修方法、團隊研究成員等方面經過十多年的不斷發展變化后獲得的又一重要獎項,對團隊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一個重要基礎。